【资料图】
【本文来自《美媒感叹:外国汽车品牌光环不再,失去了中国消费者的爱》评论区,标题为小编添加】
jlmnet记得有一年在车厂调试设备。一台英国的控制模块同时有十几台出现短路问题。当时是我发现的,我马上把所以这个系列的控制柜都给断电了。然后拆解发现问题。
从发现问题到确定问题也就是十几分钟。主要是来回跑。车间非常大。
我提议是我来解决,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,是英国设计上有问题,没有在背板加绝缘垫。但是领导认为是英国的问题,咱们不要动,让英国解决。把故障描述,现场照片准备好,发给英国。
折腾了一个多小时发过去了。然后等了一周。据说英国公司确定问题后,设计了一个绝缘背板,然后把设计发给荷兰的工厂,荷兰工厂没做,而是委托一家与他们有业务关联的中国公司解决。折腾了一周就是一个绝缘垫板而已。
据说这已经是那家英国公司最高效的处理方式了。
其实如果是我来解决,如果是只有几台的话,半天可以解决,如果是成批次的问题,最多一天也就解决了
他们的效率跟中国相比其实差的太远了。其实他们的那台控制器我觉得挺low的。但是他们的机械结构可靠性还真是不错。他们真正的核心技术应该就是那个机械部件。其他的都不怎么滴。
我也有类似的经历,在一家美企,申请个物料号要经过亚太总部(在印度)的审批,阿三的速度真是,能让我等一周,最长时间等过一个月,事情就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停滞下来。
而在一家同业务的国内企业最多两小时走完审批流程,急的话微信催一下几分钟就走完。
关键词: